vvvv88.com 【海丝时光】那些年 咱们回不去的幼儿园
■融媒体记者 陈玲红 通信员 林碧娥 文/图
丢手绢、跳格子、折纸……泛黄的相片、青涩的面容,被相机定格的画面,是咱们回不去的童年。
开学季,本期《海丝时光》带你穿越到上个世纪的幼儿园时光!
20世纪50年代
训诫帮厨作念卫生
幼儿教师一手抓
“当时间一个班两个教师,什么齐得作念,训诫、帮厨、作念卫生、哄睡……”本年87岁的刘金兰教师一经精神坚定。1958年安溪县本质幼儿园筹建后,她是该园第一批教师。
“畴前一个班约30东谈主,小班入园的孩子一般4周岁。刚入园第一课即是讲课堂规则,要坐直,手放在背后……”刘金兰回忆,那会的孩子齐很听话,教师的讲课式样以师法为主。“比如好意思术,教师画一幅画,小一又友师法;讲故事,教师讲完,小一又友分脚色复述。”她先容,当时间扫数的教具、玩物齐需要教师我方制作。比如丢沙包游戏的沙包,是教师们用废布作念的,计较课的教具,就拿一盒家里的纽扣给小一又友们数一数。学生的糊口和卫生,教师也要一齐包办。“教室的一角放着尿盆,教师要崇拜清算。两名教师轮替上课和帮厨。没上课的时间捏紧时间去买菜、洗菜,孩子们吃完饭还要襄理打理碗筷。”
20世纪70年代
开学入园哭鼻子
折纸游戏受接待
第四播播“3岁的小一又友,一入园就哭!我的两条腿上一边坐一个,齐哭得稀里哗啦。”本年80岁的洪朗丝曾是晋江安海幼儿园的教师,回忆起1973年入园任教时的场景,她捧腹大笑。
洪朗丝先容,当时幼儿园小班以学习糊口手段和游戏为主,中班和大班教算术、拼音和粗浅的唐诗。“小班先学穿一稔、扣扣子、系鞋带,还有一些粗浅的童谣,比如《两只老虎》《天黑黑》。到了中班会略微复杂少量,比如折纸,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折裁缝裳,再翻折成青蛙,小一又友们齐合计好玩。”高越治是洪朗丝畴前的共事,于今她还能闇练地玩折纸,折出青蛙的时势。她先容,幼儿园大班会教看图识字、拼音和粗浅的唐诗。一些节沐日,也会带小一又友到工场去上演,“既不错向家长呈文孩子的学习后果,亦然幼儿园的一种宣传式样”。
20世纪80年代
在游戏中训诫
在游戏中成长
“孩子们大要齐在玩,训诫在游戏中进行,教师和孩子齐很兴奋。”本年61岁的蔡丽娟自1981年毕业后便插足幼教行业,在安溪、泉州市区的幼儿园任教过。她暗示,到了20世纪80年代,幼教的“启发性解释”已彰着成形。
“当时间齐是按训诫大纲训诫,涵盖讲话、计较、体育、音乐、好意思术等。”蔡丽娟例如,比如体育课学习拍球,配上音乐(童谣),孩子们在游戏中徐徐掌抓拍球的模范。又比如玩沙子,即是很纯正地玩,不会强调孩子们一定要堆什么时势。“小一又友的抒发即是在目田中体现的,不设主题他们也会堆出一个东西来。”
本版部分图片由晋江安海本质幼儿园提供